新闻中心消息(记者 吴雄) 11月15日至17日,“2016年全国化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在我校科学会堂报告厅和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与会期间,论坛紧扣“绿色化学合成”这一主题,围绕现代化学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重点介绍国际、国内最新科研进展,为全国化学科学领域的学者和博士后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8名专家学者,并做特邀报告。另外,还邀请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北京化工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11名专家学者和博士后做邀请报告。
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围绕金属化合物的协同发展发表了“协同效应与深新信: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化学”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席振峰院士提出化学学科的建设需要广大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要做到诚信科学,深入科学,创新科学,在中国现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发展、继续前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教授随后做“钯-氧体系用于O-杂环的合成”的特邀报告,他指出在有机化学中杂环化合物是极为重要的,许多天然产物中都存在有氧杂环,对于氧杂环的高效合成以及高效分离是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教授
加州理工学院的徐晨博士发表了“Total Synthesis of Ryanodol, Ryanodine and 20-DeoxyspiganthineNew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cyclic Natural”的主题报告。
加州理工学院徐晨博士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张亮研究员发表了“Copper-Catalyzed Incorporation of CO2 into Useful Chemicals”的主题报告。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张亮研究员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骆衡博士发表了《基于中药民族药的天然产物研究新型抗菌剂的新策略》的主题报告。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骆衡博士
三位特邀报告嘉宾也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展示了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6日下午,论坛继续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翟宏斌教授围绕天然产物的合成发表了《基于环加成反应的天然产物高效构筑》主题报告,报告中,翟宏斌教授表示天然产物的合成和纯化一直是有机化学的热点,它独有的生物活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广泛的作用。但是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纯化工作是极为繁琐和困难的,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翟教授特别指出了应当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做好科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游劲松教授在其后做《基于 C-H 键直接高效高选择性转化构筑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特邀报告,游教授表示为了更好的达到化学的应用性,开发高效的有机光电功能分子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向。游教授对与会嘉宾说,化学应当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们化学工作者亦应该在应用上做一些努力。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翟宏斌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游劲松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陈应春教授则做了“Switchable diversity synthesis via organocatalysis”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陈应春教授指出化学是一门多样性的学科,化学分子也是一样,通过化学催化得到多样性的化学分子,可能会在某些方向有优秀的性质。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陈应春教授
中科院理化所的黄泽傲博士发表了《基于蒽光二聚反应策略精确合成碳纳米环》的主题报告。
中科院理化所黄泽傲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孟祥乐博士发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与绿色化学合成》的主题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吕其英博士发表了《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柔性超快速高储能器件》的主题报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孟祥乐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吕其英博士
武汉大学程鸿刚博士发表了“Integration of Aerobic Oxidation and Intramolecular Asymmetricaza-Friedel–Crafts Reactions with a Chiral Bifunctional Heterogeneous Catalyst”的主题报告。
武汉大学程鸿刚博士
在下午的报告中,来自不同机构的各位学者就如何开展绿色合成化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7日上午,“2016年全国化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在科学会堂报告厅开展最后的6个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研究所所长丁奎岭研究员围绕不对称合成发表了《不对称催化研究:从组合到组装》主题报告。丁院士在报告中讲到现在许多的药物都是需要某些特定的异构体,那么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条高效合成不对称产物的路径,对于我们的资源就是一种变相的节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研究所所长丁奎岭研究员
东北师范大学张前教授发表了“N-Fluorobenzenesulfonimide: An Efficient Radical Aminating Reagent”的主题报告。张前教授表示自由基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课题组在胺及胺的衍生物合成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胺类的合成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张前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做了《氮化碳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的特邀报告。王教授表示我们现在所做的光化学和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的光的利用率还不能比较,未来的光化学是一条艰难但是又富有意义的道路,我们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光化学发展到应用中,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资源不足的问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
郑州大学朱新举博士发表了“Synthesis of chiral S,N-thioimidazoline ligands forpalla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s”的主题报告。
郑州大学的朱新举博士
北京化工大学肖刚博士发表了《分子印迹壳聚糖-TiO2 复合介质去除废水中微量污染物》的主题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肖刚博士
华中师范大学陆良秋博士发表了《一箭双雕:过渡金属催化的偶极环加成反应研究》的主题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的陆良秋博士
在论坛的最后一天,与会的各位学者仍然热情洋溢,对于化学发展和资源节约的新思路继续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本次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及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会议为期3天。依托我校化学学科特色,本次博士后论坛围绕“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合成方法学的最新进展、功能有机分子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策略、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新概念、新反应、新方法和新试剂的研究”等3个重点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介绍国际、国内在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与会代表将围绕相关议题展开广泛交流及讨论。本次学术论坛共收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0余家单位的摘要投稿3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