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博雅・行知支教团队员体会
通讯员 黄欣怡 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7月13日支教团从武汉抵达了黄冈市蕲春县横车镇铺咀小学。初进学校大门,写着热烈欢迎华中师大博雅・行知支教团的红色横幅映入眼帘。烈日下,汗水里,队员们的眼里充溢着兴奋与感动,接团老师们的笑脸里写满了激动与期待。
特殊的小学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教学质量上,这里是蕲春县中学“香饽饽”的生源地,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在少数。但从校长口中得知,这里的学生百分之八十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假期期间学校要求家人负责每天的接送签字,很多年迈的老人一瘸一拐地将孩子们送到教室,站在窗口凝视着自己的孩子张口读书后才慢慢地迈动着步子出校门,下坡,上坡。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当四年级语文课上,老师问道最疼爱关心自己的人是谁时,之前很多沉默的孩子们也都开口齐声回答道:“父母!”,简短有力的词语,渴望拥抱爱的心愿。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校,这样一群质朴的山里孩子。
贫困中的守护
正式支教的第一天,队员们看到教室里只有基本的上课设施,粗制案板的讲台、掉灰的墙壁、碎玻璃的窗户、掉漆的木门。教室里,湿漉漉的衬衫和发丝,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空荡荡的。第二天一大早,校长们老师们亲自搬来了电扇、擦拭灰尘、钉钉子、架电扇,每架好一台电扇,都会询问好几个周围的孩子有没有吹到风,不断调整,直到孩子们都点头才小心地把桌椅放回原位,开始下一台电扇的安放。这一幕幕,孩子们看在眼里,支教队员们也看在眼里。于是有些孩子们也开始帮着擦电扇,小小的手里拽着大大的抹布。
愿意做一根火柴
每天清晨,还不到六点半的时候,便会有学生家长来敲支教队员们寝室的房门。这个时间,距离上课规定的八点三十五有了两个多小时的距离。不难想象,在这个乡间,许许多多的家里仍然是靠种田种地为生,只想趁着早上太阳只是微热的时候能够做更多的农活。有些酸苦,是支教队员们曾经难以想象的。每次陷入沉思的时候,会开始想为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很多人的不懈努力。一位支教队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也许一根火柴的光芒是很微小的,但聚在一起也能照亮一大片。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的做一根火柴,点亮自己。